“所以当时气得不得了。
琴都砸碎了。
回家之后。
谁要和他提戏,就和谁急。
孤僻的性子,也是这么养出来的。
那段时间还落下了腿疾,
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所以对你们明星……
有点那啥……
你们别太介意。”
向小园恍然。
难怪这老爷子脾气那么大……
原来是因为这。
“再后来,唱戏的也越来越少,那戏台就荒废了。
直到约摸二十年前,我记得有个孩子。
叫什么我忘了。
人都叫他箫小老板。
把老生戏给唱火了……
村里几个喜欢京剧的老人,一合计。
得再把戏台用起来啊,于是就组了个戏班子。
当初费尽口舌,好说歹说,我父亲终于重新拿起了胡琴。
就这么唱了十多年。
这些老人都没了。
我父亲当年还比较年轻……所以整个戏班子就剩下了他一个人。”
向小园听到自己以前的艺名,嘴角动了动。
那个时候,自己的戏,确实很火。
而中年人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我父亲也想再把这个戏台子用起来。
所以在那之后,他也试图拉几个人把戏班子重新组起来。
可那个时候,村子里爱听戏的倒是还有许多。
但会唱戏的人已经没了,甚至愿意学哼几句京剧皮毛的年轻人都没有了。
在那之后,我父亲的老毛病就又犯了。
孤僻,暴躁。
得亏胡琴没扔,闲来没事就自己在那拉。
那个声音,又尖又悲。
村里小孩听得我父亲的京胡,都害怕。
老实说,那个音调,我都听不下去。
说白了,他是在置气啊。
前不久,更好你们节目的人找到老爷子。
提到戏台子的事,我就做主给答应了。
我有私心,就是希望能除掉老爷子的心病。
可没曾想……
真是太对不住你们了,我先好好劝劝他!”
中年人说完了。
向小园也听明白了。
难怪老爷子如此。
或许别人不明白这种心情,但向小园却了解。
京剧中。
弦儿和角儿的关系非同小可!
都说独角儿不成戏。
尤其在以前,一个好的角儿,是需要许多人去成就他的。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
就是琴师和跟包。
跟包是角儿旁边最重要的人,有点类似现在的经纪人。
而琴师,则很大程度上决定台上的角儿表演的效果!
梨园行,有个托腔保调的说法。
一个好的琴师,他手中京胡的演奏,是能稳稳托住角儿的唱腔的。
甚至如果角儿在戏台上,出现小的失误。
琴师能给用伴奏,给他圆回来。
这需要琴师高超的演奏水准,更需要两人的极佳的默契。
相反。
如果琴师水平不够,或者说两人没有默契的配合。
他唱他的,他拉他的。
会直接导致台上的戏翻车,引来戏迷一片叫倒好的声音。
京剧台上。
因为琴师角儿配合问题,导致琴师演员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沦为笑谈。
向小园自己也有一个琴师,可以说是夏国最有名的琴师之一。
用了二十年,现在是个年过七旬的老人。
和自己是忘年交。
因为自己录节目的关系,他现在还在京戏院。
因此角儿和琴师这种关系,向小园比谁都了解。
可想而知。
这个老爷子当年和那个戏班的演员,关系一定很好。
配合也很默契。
可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却离开了梨园行。
成了娱乐圈的明星。
这种打击,对老爷子必然不小。
而之后。
老爷子再捡起胡琴,加入戏班。
几年后,这个戏班其他成员却都离开了。
再想组成新戏班,却发现诺大的村里,只有自己了。
老人必然是很爱这个戏台的。
第一次,朋友“背叛”,他失望了。
但他鼓起勇气,重新拿起胡琴。
之后,戏班成员都老去,这是第二次失望。
就在他第二次想重回戏台之时。
经历的,就不是失望。
而是绝望了。
无由来的,向小园又想到当初那副对联。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说到底。
对于现在许多老戏子,尤其是不在体制内的老戏子。
上台或许要比下台更难。
更重要的是,弦儿拉的再好。
谁来唱呢………………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