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有产量这么高的农作物?”
朱元璋当即摇头,表示不信。
一亩地产十石,已经很夸张了。
还产三十多石,近四千斤?
乖孙子你就编吧!
真当你皇爷爷没当过农民?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一脸的不信,笑道:“皇爷爷不信?”
“这样吧,孙儿这里还有不少土豆,便送两筐到宫里。”
“这种作物喜阴凉,放在潮湿的地方很快就发芽,然后取芽切块就可以育苗种植。皇爷爷幽居宫中也无事,不妨就在左偏殿开一块地,种上土豆。”
“等四个月后看看产量?”
这是朱允熥拿出土豆的第二个目的。
把老朱囚禁在华盖殿,不给找点事做,时间长了,老朱就要给他找事了。
第一个目的是耍老朱好感度;第二个目的是给老朱找个活计,打发幽囚时期的无聊时光。
朱元璋听了朱允熥的建议,倒认真的思索了一番。
这两个月他确实倍感无聊。
政事不能处理,奏章看不到,连打听华盖殿以外的消息都做不到;逆孙的人把华盖殿重重包围,他想找人传个消息都没法。
能咋办?
不如就种地!
看这个逆孙能把朝廷折腾成什么样!
通过凤阳秋税案,倒也能看出这个嫡孙有治政能力。
“好,你让人在偏殿开一块地,咱就种种这‘土豆’,看看它究竟一亩产多少!”朱元璋自觉短时间里脱不出朱允熥的手心,不如安心种地,等待时局变化。
文武大臣们两个月见不着皇帝,还勉强能遮掩过去;若是半年都见不着皇帝,哼哼……
朱允熥见朱元璋答应的如此痛快,也无疑虑,点头道:“好,孙儿午膳后便去安排,让人把地和土豆都准备好。皇爷爷午休起来后,直接去左偏殿就可。”
朱元辉淡淡点头。
两人不再说话,低头各自吃饭。
吃了一半,朱元璋忽然道:“乖孙,皇爷爷知道,你是怕咱闷得慌生出事端,哄咱去左偏殿种土豆。”
朱允熥停住筷子,不语。
朱元璋继续道:“土豆咱肯定会种,好多年不种地了,还真有些手痒痒。呵呵。”
笑了两声,他声音忽然低沉:“孙儿你若是真没哄骗咱,那土豆亩产真能达到十石以上,而且荒地可种,就赶紧推广全国,让百姓们都垦荒种土豆。”
“这样,大明多一种主食,再遇上灾荒之年,灾区的百姓或许就不会饿死。”
朱允熥闻言,放下筷子,正色道:“皇爷爷放心,土豆我已经种了两年,产量不虚。这两天我就召集户部的人,安排土豆在各省的推广。”
朱元璋听朱允熥这么说,放下心来。
不过土豆真能一亩产出三十石?
对此,朱元璋还是不太相信。
除非他亲自种一遍,亲眼看到收获才行。
反正就四个月时间,很快。
祖孙俩吃过午膳,朱允熥就离开去张罗土豆的事。
先让西厂的番子运了一批土到华盖殿的左侧殿。
左侧殿很大,一亩地容不下,三分田土还是可以容下的。
然后朱允熥从系统空间中取出了两筐土豆,大约是一石,放在左侧殿内。
接下来取种、育苗、种植和施肥的事,就交给老朱了。
当然,西厂的番子们,会帮助朱元璋一起种。
随后,朱允熥又叫来户部尚书赵勉,命他牵头负责土豆在全国十三布政司的推广种植。
尽快拿出个推广计划来。
两年内,全国主要地区,都要种上土豆。
至于和麦子、稻米的比例问题,户部讨论研究。
左佥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的张居,正现在还忙着推广“一条鞭法”,暂时不能再给他派活。
随后,朱允熥又叫来都转运盐使司的都转运使。
将精盐的提取流程配方交给他,命都转运盐使司在年底前,务必做到:官方售卖的所有食盐,全部都是提纯后的精盐。
这也算是一项造福百姓的福祉。
……
三日后,汪直从宝钞提举司回宫。
觐见朱允熥,并献上钞纸局依照配方研制出来的全新钞纸。
钞纸依然是偏青黑色,但比以前的桑皮纸薄了不少。
而且很结实,抖动有清脆的响声。
放在阳光下,能看出纸面上彩色的纹路,而且隐约能看见纸张中“一贯钱”三个水印字。
这是一张仿造大明“一贯”面值宝钞的钞纸。
完全符合预期!
朱允熥当即命汪直拿着钞纸,一起前往左偏殿。
进入左偏殿,朱元璋正穿着麻衣,撸起裤管,穿着雨靴在地里松土。
朱允熥笑着喊道:“皇爷爷,累了吗,上来歇会吧。”
朱元璋头也不回,继续抡着锄头挖地,同时叫道:“这才哪到哪?午饭前咱要把这地挖一遍,你有啥事?”
得,种地还种上瘾了。
朱允熥抖着手中的新钞纸,继续道:“新的钞纸生产出来了,孙儿特来让皇爷爷过过眼。”
朱元璋一听,事关大明宝钞的事。
当即丢下锄头,从地里上来。
一旁侍奉的太监赶紧递上毛巾和鞋子。
朱元璋擦了汗,换上小皮靴,又净了手,方才来到朱允熥跟前。
“钞纸呢?”
朱元璋颇为急切地伸手:“快给咱看看。”
上次朱允熥把新钞纸一通大吹,普通的桑皮纸加几道简单工序,在阳光下就能看到彩色纹路;而且比桑皮纸更薄、更耐磨、耐潮;还可以两张压制成一张……
朱元璋对此一直怀有很大期待。
若真能生产出这样的钞纸,大明宝钞何惧民间私印和伪造?
宝钞的价值稳定下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和经济,缓解大明铜钱不够的窘况;以及在必要时候,解决大明的财政困难。
朱允熥示意汪直,将新钞纸呈上。
朱元璋接过钞纸,看了一眼,然后细细感受。
点头道:“样式差不多,但比以前的钞纸薄,且更结实。”
随后,他拿着钞纸走到殿门口,就着亮光,寻找朱允熥所描述的“彩色纹路”。
下一刻,朱元璋石化了。
在光线的照耀下,整张足有一尺长、大半尺宽的钞纸上,铺满了彩色的波浪状纹路。
“真的有彩色纹路,而且……”
朱元璋随即倒吸一口气。
这些纹路在光线下,随着纸张的微微翻转,不断发生反复变化,色彩绚烂,线条繁复。
便是大明最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如此瑰丽景象。
而且,他也注意到了,在钞纸的内部,隐隐约约出现的“一贯钱”三个字。
“这就是孙儿提出的‘水印’吧?”
只要当水印和票面上的金额一致时,才是真钞。
这样,纵然有高明画师可以偷梁换柱,将小额宝钞票面上的“一百文”“两百文”什么的,改成“一贯钱”,充当大额宝钞,也做不到了。
因为,钞纸里面事先印好的水印,他改不了!
普通百姓就着光亮,一看便知宝钞真假!
“好啊!好!”
朱元璋连说两声“好”,忍不住哈哈笑:“新钞纸有这两个特点,大明宝钞再不惧民间私印和伪造了!”
随后,他又想到什么。
看向朱允熥,凝声问道:“孙儿,此纸成本如何,能不能用它大量印制宝钞?”
钞纸成本太高,也不行啊。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