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光幕中对大唐的介绍,后世之君俱摇头叹息。
贞观之治是后世公认的华夏极盛之时,没有盛唐的繁荣昌盛,怎能孕育出全唐诗的华丽篇章。
大宋时空。
赵匡胤与赵光义相对而坐,桌上一壶清茶。
“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陛下所言甚是,贞观之治足以令后人望其项背,不过李隆基也算是一位明君,只是虎头蛇尾罢了!”
“李隆基实在算不得明君,识人不明,沉湎美色。杨贵妃之事若是一普通之人所为,当传为千古佳话,放在帝王身上,当遗臭万年!”
“陛下所说极是,是臣弟虑事不周。”赵光义低头拱手道。
赵匡胤摆了摆手,“不知千年之后,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朕,如何评价朕的大宋?”
“陛下一统中原,救万民于水火,与李世民相比也不遑多让。”
赵匡胤哈哈大笑,显然对这番话极为受用。
“朕趁人之危,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功成之后,又过河拆桥,解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兵权。只要后世之人不骂朕是刻薄寡恩之君,朕便满足了!”
“陛下是仁厚之君,此番作为多是保护之意,石守信王审琦虽不再掌兵权,却成为了含饴弄孙的江南富家翁,当真羡煞众人!”
“哈哈哈!”赵匡胤对仁厚二字非常满意,他建立大宋之后,善待后周恭帝,并令后世子孙不得为难柴氏子孙,当得起仁厚二字的评价。
.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并攻入唐都长安。黄巢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史称黄齐。起义不久后便被平定,但此时各藩镇拥兵自重,大唐声望损失殆尽。】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祝禅位,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是为后粱太祖,存在了289年的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
大唐时空中,李世民听到唐朝灭亡四个字,颓然的坐到了龙椅上。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大唐已然风雨飘摇,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宦官把持朝政,长安又被人攻破,逆贼竟在唐宫称帝,把大唐皇族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一代新人换旧人,大唐退出历史的舞台,国祚289年。
李世民既欣慰又痛心。
与大秦、新朝和大隋相比,大唐绵延近三百年,又创造了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实属不易了。
贞观之治如何?天可汗如何?
还不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光幕当中的朝代起起伏伏,你方唱罢我登场,李世民早就做好了被新人更迭的准备。
“陛下不必难过,此乃历史规律。我大唐极盛之时,四夷来朝,天下宾服,必然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朕明白,只是有些不解,强如大唐大汉,为何会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历朝历代灭国之殇始终不能重视,继位之君还是走前朝的老路。”
魏征也叹了一口气,上前拱手说道:“开创之君知打天下之艰辛,勤政爱民,方开创盛世。收成之君坐拥天下,未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穷奢极欲,朝政不思进取,这才被外戚和宦官找到了机会。”
李世民听了之后默然不语,心中惆怅到了极点。
.....
大明时空,洪武年间。
朱元璋刚刚斩杀胡惟庸,整个朝堂一片肃杀之气。
他登基建立大明之后,便在心中思考。
如何能够不重蹈历朝历代的覆辙,让大明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
为此,他分封自己儿子为藩王,让朱姓子弟带兵戌边,就算拥兵自重也是朱家子孙佣兵,总比外人好得多。
不仅如此,朱元璋亲手炮制了蓝玉案、胡惟庸案,一句斩杀几万人,为大明继位之君扫平了障碍。
他还用雷霆之势扫灭贪官,震慑外戚,还天下百姓一个晴朗的世界。
为此,朱元璋事必躬亲,事事亲自过问,唯恐皇权落入旁人之手。
“标儿,你是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咱给你个忠告,万事要握在自己手中。等你将来选太子之时,切记以勤政为第一要务!”
朱标躬身说道:“儿臣明白,定不辜负父皇期望。”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朕做了这么多,不想重蹈汉唐之覆辙,打压贵族,提拔寒士,平衡朝堂,这才是为君之道。”
“儿臣受教了!”
朱标明面上一副受教的样子,但心里颇有些不以为意。
父皇掀翻元朝统治,建立不朽基业,属实令人钦佩。
但他认为,治天下与打天下大不相同,不可用雷霆万钧的招数,须恩威并施,怎能一味打压。
现在可好,杀掉胡惟庸后,父皇一直没有表态新任丞相人选,反而以万乘之尊干起了丞相的活。
朱标话锋一转,躬身说道:“父皇,近七日,内外诸司奏札过千,奏事三千余事。长此以往,儿臣担心父皇操劳过度,龙体难以为继。”
“朕也知此事不可长此以往,近日琢磨出一策,设置辅官,佐朕处理朝政。”
“请父皇明示,辅官为几品?”朱标开口问道,辅官辅佐皇帝处理朝政,这不就是改了名字的丞相吗?
朱元璋哈哈大笑,捻须说道:“辅官可设多人,从三品即可!”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