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川将图纸交给李异,命他五日之内必须制造齐备,否则拖延日久,张鲁汉中援军到达则攻城难度倍增。
李异久经沙场,自然知晓此中厉害,当下肃然领命,与众将一同退下。
待众人退下,梁小川回想起今日一战真是痛快,不由得心情大好,命侍从摆起酒菜,独自一人斟酒倒满,抿一口浊酒。
这酒虽浑浊清冷,下了胸腹却是一番火热,梁小川三杯五盏过后已有些微醺,在侍从的扶持下倒卧在床榻上。
进入睡梦前,梁小川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
“那琴声,那歌声,今夜,是否还在?”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不知睡了多久,梁小川一觉醒来,左右看看,天色已晚,便问身边侍从道。
侍从赶忙答道:“启禀主公,已近子时。”
梁小川点一点头,睡了一下午,此时夜深反而精神了。
起身下了床榻,在帐中百无聊赖的绕了一圈,发现这书案前的一盏烛火,忽明忽暗的摇曳着,照在一堆书简上。
“启禀主公,这是益州发来的奏章。”侍从见梁小川盯着书简看,赶忙告知:“奏章到时,主公您正在安睡,未敢打扰,小人便将奏章摆于主公书案前。”
“恩。”梁小川嘴角一撇,自己最讨厌的就是这些琐碎繁杂的奏章,平日里都是自己粗粗一看,便交由黄权等人处理,处理意见出来后自己再看一眼便可。
而且征讨之前,梁小川也交代黄权、吴懿等人,益州之事可自行斟酌,不知为何此次却不顾路途遥远非要送来。
一边思量着,梁小川一边随手打开了一卷书简,扫眼一看,上面写着:
“南中守将高定叩首,南中城外之地,不幸被南蛮孟获劫掠百姓粮食,杀我百姓无数,末将力战,已将其击退,然百姓今秋食不果腹,南中城内粮仓救济之粮已然不多,望主公早发粮草,救济百姓,高定再叩首!”
“南蛮孟获?!”梁小川眉头一皱,这孟获虽然在三国时期算不上什么厉害的角色,却总是骚扰蜀中之地,刘备占据蜀中之后,诸葛亮也是费了多少心血七擒七纵才将其降服,可见不易,属实是个标准的狗皮膏药。
再看下去,奏章最下面附着主簿黄权之意见:
“启禀主公,高定此人忠心可疑,此次所上奏章未知真假,微臣曾派人前往南中探知虚实,而多日未见回复,然所报之事若属真实,待查探清楚,百姓恐怕已是饿殍遍地,微臣左右思酌未有两全之计,遂上报主公,请主公定夺!”
看罢意见,梁小川只觉得头都大了。
此事现在很清楚,两个选择。
若是给粮食,怕南中守将高定是借此机会骗取粮草,趁自己大军攻取汉中之际伺机谋反!
若是不给粮食,南中百姓如果真的被掠夺了粮食,恐怕再不救济就会饿死大半。。。
梁小川心道:“此时身边若有一个诸葛亮这等人才,这等事情必然会迎刃而解,然而自己身边只有王累等人,王累虽忠勇可嘉,但只精于政务,不擅长出谋划策!”
“等等!诸葛亮此时尚未出山,我便趁刘备还没下手,先把诸葛亮请来不就是了?不行不行,诸葛亮此人非同寻常,我若派人去请,定然不会出山相助,而此时大战在即,我又不能亲自前往,实在是可惜可叹呐!”
梁小川越想越多,越想越烦,想了许久想不到一个两全其美之法,心下一横,自言自语道:“孤之志向乃统一天下,南中之事虚实未知,若是守将高定真的要谋反,孤予他粮草助其谋反,岂不是使孤腹背受敌,阻挠孤统一之大业!为了霸业可成,为了天下归孤,一城之百姓可也舍得!”
心下既有决议,梁小川便提起笔来,打算在奏章上注上“不与粮草,静观其变”八个大字。
梁小川提笔一个“不”字还未写完,耳边忽的想起了一个自己日夜期盼的声音!
一阵琴声!
梁小川虎躯一震,这琴声,是如此的动听,就像山林间的清澈小河,又像清风拂过的青青草地,每一次琴弦响动,都像是拨在了自己的心上,一颤一颤。。。
听到这琴声,梁小川只觉得自己躁动不安的情绪一下烟消云散了,那胸中的愤怒也是瞬间平息。。。
“民之生兮,多食米糠;
地之匮兮,少作军粮;
战之乱兮,几日止戈;
国之富兮,何年兴邦!”
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梁小川静静的坐下来,感受着歌声中的悲天悯人,骤然间似是心中的柔软处被击中了一样,要在奏章上注明的“不与粮草,静观其变”八个大字竟写不下去了!
“唉!”
叹了口气,梁小川默默的在奏章上坚定有力的写下回复:
“百姓为重,放粮救济!”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