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间】公元前236~前221年。
简介:
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国力逐步强盛。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士卒勇猛,车骑雄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国力更加强盛。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略,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秦国相继灭掉西周、东周,攻占han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
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
秦国这种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山东六国统治集团内部则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很不稳固。
六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虽然屡次合纵抗秦,但都在秦国连衡策略下先后瓦解而失败。当时的有识之士子顺就曾经说过:“当今崤山以东的六国衰弱不振,韩赵魏三国向秦国割地求安,二周已被秦灭亡,燕齐楚等大国也向秦国屈服,照此看来,不出20年,天下必然是秦国的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战争经过】
秦始皇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han国,公元前231年,攻下han国南阳,第二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han国都城阳翟,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han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井陉,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屡有胜负,陷入僵局,相持一年之久。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撤换李牧,由于临阵易将,赵军士气受挫,失去了相持能力。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残部败逃,赵国灭亡。
秦国在攻赵的同时,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公元前227年,燕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政,结果阴谋暴露,被秦国处死。秦王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罕。第二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苟延残喘,燕国名存实亡。
秦国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只有地处中原的魏国,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早在秦军攻取燕都时,已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政问诸将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有60万军队才能伐楚,而李信则说只用20万军队就能攻下楚国。秦王以为王翦因年老怯战,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攻打楚国。
公元前225年秦军南下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开始进军顺利,在平舆和寝击败楚军,进兵到城父。项燕率军反击,在城父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回国。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亲自向王翦赔一礼,命他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双方在陈县相遇,王翦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战,项燕只好率兵东归。王翦乘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在蕲县大败楚军,杀楚将项燕。第二年,秦军乘胜进兵,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设置郢郡,楚国灭亡。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2
七国诸侯王列代君王列表。
秦非子,前900年-前858年,在位40余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始建秦国。
秦侯,秦非子之子前857年-前848年
秦公伯,秦侯之子,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之后。
秦仲赢仲,秦公伯之子,前845年-前822年,在位23年,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其长子赢也继位。
秦庄公嬴也,秦仲长之子,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之地。
秦襄公嬴开,秦庄公之子,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秦襄公之子,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建立新都。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地盘扩展到岐山。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秦静公,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秦宪公,秦静公之子,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宁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迁都平阳,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秦宪公之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秦武公,秦宪公长子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秦宪公之子、秦武公弟,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即位以后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宣公,秦德公长子,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秦德公之子、秦宣公弟,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秦穆公嬴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秦康公嬴罃,秦穆公之子,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日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秦共公嬴和,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嬴荣秦,共公之子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战。晋将魏颗与秦师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后来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老人,老人说,我是那位嫁人未殉葬妇人的父亲。我今夭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这是“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
秦景公嬴石,秦桓公之子,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发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秦景公之子,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晋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晋在秦国宫门外赖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竞哭了七夭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千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秦夷公秦哀公子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秦惠公之子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公赢利。
秦厉共公赢利,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秦厉共公在位期间,蜀人、楚人、义渠之戎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拔魏城。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同年,以兵2万伐大荔之戎,取其城。前457年,他率师与绵竹之戎战。前451年,筑南郑城,置县。前444年,他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秦厉共公执政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
秦躁公,秦厉公之子。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ho]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秦厉公之子、秦躁公弟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继位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灵公嬴肃,秦怀公孙、秦昭太子之子。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嬴悼子,秦灵公之子,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
秦惠公,秦简公之子,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嬴出子,秦惠公之子,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即位时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赢悼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是为献公。
秦献公嬴师隰,秦灵公之子。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灵公死后,没有即成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嬴师隰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秦献公在位两大贡献:一是: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废除秦国自秦武公以来实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二是: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国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不薄,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不久,秦献公就去世了。太子渠梁即位。
秦孝公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做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以法治国。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秦惠文王嬴驷,秦孝公之子,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和巴,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秦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武王嬴荡,秦惠王之子,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洛阳。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受伤而死。
秦昭襄王嬴稷,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弟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武王之异母弟,在位56年,其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其实际执政时间仅次于乾隆。在位时,几乎连连对外用兵,先后大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公元前266年,昭王拜范睢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以白起为将,发动长平之战。公元前255年秦灭东周,取九鼎、周王朝亡。从此,山东六国再无敌手,秦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秦孝文王嬴柱,秦昭王之子。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初封太子,号安国君。
秦庄襄王嬴异人,又名子楚,秦孝文王之子。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
秦王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前246年-前222年,首位完成统一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即他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灭六国后,北驱匈奴;南征百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修长城;建直道。他所制定的政策,有些沿用千年。其功堪称“千古一帝”。
赵国:
赵简子,赵鞅(前517年前476年)。
赵襄子,赵无恤(前475年前425年)。
赵桓子,赵嘉(前424年前424年)
赵献侯,赵浣(前423年前409年)
赵烈侯,赵籍(前408年前400年)
赵武侯,赵(前399年前387年)
赵敬侯,赵章(前386年前375年)
赵成侯,赵种(前374年前350年)
赵肃侯,赵语(前349年前326年)
赵武灵王,赵雍(前325年前299年)
赵惠文王,赵何(前298年前266年)
赵孝成王,赵丹(前265年前245年)
赵悼襄王,赵偃(前244年前236年)
赵幽缪王,赵迁(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赵嘉(前227年前222年)
魏国:
1、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5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晋烈公十一年(前405年),齐国发生内乱。田会在廪丘反叛,并向三晋求援。文侯任命翟角为主帅,带领赵、韩两氏的军队,一路攻打到齐长城。
齐国君主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周天子册封三晋为诸侯。
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九鼎声响,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即由这一年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文侯50年(前396年),文侯病重,临死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文侯去世,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
2、魏武侯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
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击崩逝,二子魏缓与魏罃争位,赵国与han国都参与魏国废立之事。后魏罃击败魏缓,成为了魏武侯的继承人,是为魏惠王。
3、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4、魏襄王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
5、魏昭王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
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
6、魏安釐(x)王
魏安釐(x)王(?公元前243年),姬姓,魏氏,名圉,魏昭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六任国君,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年在位。
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为牵制孟尝君田文,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前273年,白起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举荐芒卯为主帅,白起在华阳大败魏军,芒卯战败而逃,田文失势后,他的许多门客投奔魏无忌门下。
7、魏景湣王
魏景湣王(?公元前228年),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釐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
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
8、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东周魏国第八代国君(末代国王)。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
燕国:
燕惠侯——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前254年――前222年。
齐国:
齐太公,姜尚,字子牙,前年—前1000年。
齐丁公,姜伋。
齐乙公,姜得。
齐癸公,姜慈母。
齐哀公,姜不辰。
齐胡公,姜静,前862年—前860年,在位3年。
齐献公,姜山,前859年—前851年,在位9年。
齐武公,姜寿,前850年—前825年,在位26年。
齐厉公,姜无忌,前824年—前816年,在位9年。
齐文公,姜赤,前815年—前804年,在位12年。
齐成公,姜脱,(一说姜说),前803年—前795年,在位9年。
齐前庄公,姜购,前794年—前731年,在位64年。
齐厘公,姜禄,前730年—前698年,在位33年。
齐襄公,姜诸儿,前697年—前686年,在位12年。
齐前废公,姜无知(公孙无知),前686年,在位2月。
齐桓公,姜小白,前685年—前643年,在位43年。
齐中废公,无诡,前643年,在位3月。
齐孝公,姜昭,前633年,在位10年。
齐昭公,姜潘,前632年—前613年,在位20年。
齐后废公,姜舍,前613年,在位5月。
齐懿公,姜商人,前612年—前609年,在位4年。
齐惠公,姜元前608年—前599年在位10年。
齐顷公姜无野,前598年—前582年,在位28年。
齐灵公,姜环,前581年—前554年,在位6年。
齐后庄公,姜光,前553年—前548年,在位6年。
齐景公,姜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58年。
齐晏孺子,姜荼,前489年,在位10月。
齐悼公,姜阳生,前488年—前485年,在位4年。
齐简公,姜壬,前484年—前481年,在位4年。
齐平公,姜骜,前480年—前456年,在位25年。
齐宣公,姜积,前455年—前405年,在位51年。
齐康公,姜贷,前404年—前379年,在位26年。
田齐:
齐太公,田和,前404年—前384年,在位21年。
齐废公,田剡,前383年—前375年,在位9年。
齐桓公,田午,前374年—前357年,在位18年。
齐威王,田因齐,前356年—前320年,在位37年。
齐宣王,田辟强,前319年—前301年,在位19年。
齐愍王,田地,300年—前284年,位17年。
齐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在位19年。
齐废王,田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44年。
han国:
韩氏领袖韩献子韩厥
韩宣子,韩起
韩贞子,韩须
韩简子,不信
韩庄子,韩庚韩康子韩武子,韩启章,前424年—前409年,在位16年。
han国君主:
韩景侯韩虔,前408年—前400年,在位9年。
韩烈侯韩取,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又称韩武侯)。
韩文侯韩猷,前386年—前377年,在位10年。
韩哀侯韩屯蒙,前376年—前374年,在位3年。
韩共侯韩若山,前374年—前363年,在位12年(又称韩懿侯或韩庄侯)。
韩厘侯韩武,前362年—前333年,在位30年(韩昭侯)。
韩威侯韩康,前332年—前312年,在位21年(前323年称王,即韩宣王或韩宣惠王)。
韩襄王韩仓,前311年—前296年,在位16年(韩襄哀王或韩悼襄王)。
韩厘王韩咎,前295年—前273年,在位23年。
韩桓惠王韩然,前272年—前239年,在位34年。
韩王安韩安,前238年—前230年,在位9年(韩废王)。
楚国:
熊绎:楚国始封之君。周成王授封熊绎,约公元前一千年出头。
(熊绎后历五代六君至熊渠。)
熊渠:国势由弱转强。伐庸、杨越、鄂。“我蛮夷也,不与全国之号谥。”立三子为王,后自去其王。
熊挚红(熊渠二子)、熊延(熊挚红之弟)、熊勇、熊严、熊霜(熊严长子)、熊徇(熊严少子)、熊咢
熊仪(若敖)、熊坎(霄敖)、熊眴(蚡冒):正值两周交替(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
熊通:蚡冒之弟,杀侄自立,即楚武王,在位51年。灭权国,创县制。三次伐随:一求尊位“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全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二自立为王“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三病逝征途。
熊赀:武王之子,即楚文王,在位14年。迁都于郢。伐申返程伐邓。伐蔡灭息。立申县、息县。伐巴败,伐黄胜,返程时病逝。
熊艰:文王长子,即庄敖,在位3年,被杀。
熊恽:庄敖之弟,庄敖被杀,若敖氏扶立熊恽,即楚成王,在位46年。齐楚召陵之会。东征淮水。宋楚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被太子商臣逼迫自杀。成也若敖氏,败也若敖氏。(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并世而立。)
熊商臣:成王之子,弑父自立,即楚穆王,在位12年,所作所为无足称道。
熊侣:穆王之子,即楚庄王,在位23年。春秋五霸之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平庸、巴之乱。“问鼎”周室,伐陆浑之戎,观兵周室王畿,“在德不在鼎”。灭若敖氏。晋楚邲之战。“止戈为武”“武有七德”。
熊审:庄王之子,即楚共王,十岁继位,在位31年。屈巫叛楚奔晋,联吴抗楚。晋楚鄢陵之战。吴国始强。
熊昭:共王长子,即楚康王,在位15年。晋楚弭兵之盟,一百三十三年和平。
熊员:康王之子,即郏敖,在位4年,被公子围所杀。
熊虔:共王次子公子围,杀侄郏敖自立,即楚灵王,在位12年。章华台、细腰。灵王三个弟弟政变,自缢身亡。
熊弃疾:共王幼子公子弃疾,杀共王三子、四子公子比、公子干,即楚平王,在位13年。平王与伍员的仇怨,伍员奔吴。
熊壬:平王与嬴夫人之子,即楚昭王,在位27年。伍员辅佐吴王阖庐。吴师入郢,历时十月。迁都栽郢。吴王阖庐死,夫差继立。吴师入越。
熊章:昭王之子,即楚惠王,在位57年。白公之乱,叶公平乱。越灭吴。晋分三国。惠王中期进入战国时期。
熊中:昭王之子,即楚简王,在位24年。
熊当:简王之子,即楚声王,在位6年,“为盗所杀”。
熊疑:声王之子,即楚悼王,在位21年。吴起变法,历时9年。
熊臧:悼王之子,即楚肃王,在位11年,无子。因吴起诛杀贵族70余家。
熊良夫:肃王之弟,即楚宣王,在位30年。秦商鞅变法。齐楚围魏救赵。
熊商:宣王之子,即楚盛王,在位11年。盛王7年,伐越,杀越王;破齐师。
熊槐:盛王之子,即楚怀王,在位33年。秦并巴蜀。六国合纵伐秦草草收场。张仪使楚。丹阳之战。灭越。在秦国遭囚禁3年后死。
熊横:怀王之子,即楚顷襄王,在位36年。栽郢沦陷。屈原沉江。
熊完:顷襄王之子,即楚考烈王,在位25年。楚春申君黄歇。
熊悍:考烈王晚年得子,即楚幽王,在位10年。实为春申君之子。
熊犹:幽王之弟,即楚哀王,在位仅二月余,为其庶兄负刍所杀。秦灭韩、赵。
熊负刍:哀王庶兄,在位5年。秦灭魏、楚、燕、齐。
熊绎(楚始封之君,约公元前1000年出头楚建国)—熊负刍(公元前223年楚灭亡),约800年。故曰:楚国八百年。
熊通(公元前741年杀蚡冒子自立)—熊负刍(公元前223年楚灭亡)共518年。
楚国自熊绎(始封之君)起至熊负刍(末代王)。
共44位国君。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