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母,刘胜表兄中了,中了!”
在高台的另一边,陈阿娇激动的手舞足蹈。
虽然她不知道获胜所代表的含义,却能够感受到周围那些人的狂热之情。
脑海中突然生出了刘胜表兄好厉害的念头。
“好啦,皇祖母知道了。”
“小九确实表现不错,没有堕了我大汉的威名!”
“传哀家旨意,赐皇九子宝剑一把,金一百,缎十匹。”
窦太后宠溺的抓住了陈阿娇的手臂,她怕对方再摇下去,非把她摇晕了不可。
在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之前,她还是不介意展现自身的祖母的关爱之情的。
也仅仅是如此罢了,说完她就带着陈阿娇离开了这里。
汉室讲究功必赏过必罚。
如今刘胜立下大功,景帝刘启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既然幕后赏赐了宝剑,那朕就赐一件宝甲好了,另赏金一百,缎十匹。”
此时汉朝还是比较推崇节俭,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厚都不会过于铺张浪费。
不像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大肆修建宫殿阁楼不说,随手赏赐就是几千金或者等同的土地。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今的风气还算是比较俭朴的。
哪怕是藩王或者彻候也只敢在自己的王国和领地才敢铺张浪费。
如果被御史言官发现,还要遭受弹劾,运气不好甚至有被削官去爵的危险。
高台上一片喜气洋洋,哪怕刘胜得到了大笔的厚赐,也没人眼红。
实在是刘胜的行为太振奋人心了。
过去,汉匈双方大大小小交战数十次,汉朝占到便宜的时候可并不多。
相反,中枢朝廷不是接到这里遭遇匈奴袭击,就是那里被匈奴夷为平地。
让一众文武大臣焦头烂额。
眼下好不容易让匈奴人吃一次憋,他们自然要好好乐上一乐。
尽管有不少人隐隐有些担忧,却也不会在这个场合下表露出来。
那样实在太招人恨了。
不过,该来的始终都会来。
“陛下,不好了,匈奴使臣突然传话来准备回国了!”
听到士兵传来的口信,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一众君臣的头顶上。
阻拦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汉室现在就做好了与匈奴大战的准备。
可是看这匈奴使臣的架势,此次回去多半也没个好结果。
汉匈之间的关系势必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变化。
“让刘胜来见我!”
景帝刘启铁青着脸咬牙道。
如果汉匈两国之间真的爆发大战,那么……
他眼中闪过一丝令人心悸的寒芒。
当刘胜走了过来,就发现众人的脸上泛起复杂难明的神色。
最最关键的是,他在那个便宜父皇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隐藏的杀意。
脑海中迅速回忆起有关景帝的信息。
《史记·吴王濞列传》中记载载:“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太子在京城与刘启下棋时。
由于无礼耍赖,且态度十分骄横,被刘启以棋具击杀。
当时,刘启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博弈之争,就把自己的堂兄弟给活活打死。
可见他从小就是一个性格暴戾的骄悍之人。
如果说打死吴太子,尚有些年轻气盛的因素。
那么景帝即位后对邓通的修理,可就明显的是处心积虑了。
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深受信任和恩典,并“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
据《史记·佞幸列传》记载,汉文帝曾患痈疽,邓通便用嘴为其吸吮脓血。
“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
为了检验刘启是否真的最爱自己,刘恒就让他像邓通那样为自己吸吮脓血。
刘启不得已只好照办,吸时却面露难色。事后,刘启听说“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
文帝死后,刘启掌权后不久,便“尽没入邓通家”,甚至一根簪子也没留给邓通。
可怜邓通从一个大富翁变成穷光蛋,最后竟然饿死在了别人家里。
如果说这两者都是私怨,尚能找到借口推搪。
那么在“七王之乱”期间诛杀晁错就是辩无可辩的刻薄寡恩,翻脸无情的表现。
众所周知削藩乃是景帝刘启一力支持,最后却让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背锅。
而且最后还诛杀了晁错全家,其残忍行径令人心寒齿冷。
至于平定“七国之乱”的最大功臣周亚夫,最后也落得一个在狱中绝食五日,呕血而死的下场。
对待功臣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又会怎么样呢?
刘胜想起废太子刘荣的下场,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这位父皇还真是让人难以生出爱戴之心呐!
他又不是原主,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忠君爱父之心。
景帝的表现不过是让他坚定了内心的某个想法罢了。
“刘胜,你可知罪?”
景帝刘启平复了心情,声音依旧显得冰冷。
“儿臣不知!”
刘胜脸色平静的道。
“呵呵。”景帝刘启气极反笑,道:“若是因为你的缘故而导致汉匈两国开战,生灵涂炭,你万死莫辞其罪!”
周围的文武百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无法插手。
因为这是皇帝的家事,没有他们这些外臣插嘴的余地。
“不会的,因为儿臣已经答应迎娶匈奴的公主!”
刘胜微微低着头,不让人看清楚自己的脸色。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脸色一定非常难看。
“什么?”
众人哑然失声,满脸吃惊的看着眼前的少年郎。
........
PS:求鲜花,评价,和月票!!!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