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一不足十岁的冠衣少年面色从容,款款而谈。
“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此言一出,殿内文武百官无不侧目。
这话中满满的大汉族主义说到了许多人心眼上。
自三皇五帝以来,历经数朝两千多年。
哪怕是在春秋时期天下长期处于分裂动荡的状态中,华夏贵胄未尝向胡人示弱。
前秦历经三世披荆斩棘从西戎手中夺取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燕国一代雄主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才,向东拓土千里。
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之变法,北击匈奴,建立云中、九原两郡。
至于东夷和南蛮在齐楚两国的打击下更是早已成为了历史。
秦朝一统江山之后,更是开荒塞外,令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偏偏到了汉朝这里,却要行那和亲之策。
以华夏贵女以侍敌酋,并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
简直是屈辱到了极点。
想到这里,许多人脸上露出了或明或暗的羞愧之色。
“说的好听,若是和亲失败,匈奴倾力来攻该如何应对,还请九殿下教我?”
眼见得文武百官俱被一小儿震慑住,御史大夫陶青不得不站了出来质询道。
他倒不是对九皇子刘胜有什么意见,而是单纯的与丞相申屠嘉不和。
后者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居然还恋占权位不去,着实太招人恨了。
“嗤!”
刘胜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话说的好像我朝与匈奴和亲,它就不会南侵似的!”
自汉匈和亲以来,双方爆发的大型争端就不少于十三次。
小型的边境冲突更是每年都有发生。
最近的一次就是前几个月,军臣单于继位率领十多万大军南下,侵袭雁门云中等数郡。
传讯报警的烽火都点到了甘泉宫,让长安城内的官员百姓一日三惊。
这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陶青一时间也难以辩驳。
“儿臣反对和亲主要是基于三点原因。”
“第一,此举极大的助长了匈奴的气焰,削弱了我大汉子民的心气和骄傲!”
“第二,此举造成了我朝巨大的经济损失,却滋长了匈奴的力量!”
“第三,此举给那些和亲的女子们带来了莫大的屈辱与苦难!”
第一点很好理解,民心士气的重要性在座的众人都知道。
和亲并不仅仅是嫁女就完了,其中陪嫁的嫁妆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刘胜说此举是在滋敌众人也无法反驳。
倒是听到这第三点,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
在他们看来,比起国家方针大计,牺牲一个小小的女子又算的了什么。
“九殿下又怎知那些嫁给匈奴单于的贵女们过的很不幸呢?”
一个不配拥有名字的龙套甲在收到顶头上司陶青的示意后,满脸鼓舞的站了出来。
这人是在睁眼说瞎话,现场很多人都知道。
那些被送去和亲的女子,虽然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公主,但也是出自中原文明的官宦之家。
和亲后语言不通,她们既要远离故乡与亲人,饱受思乡与思念亲人之苦。
她们还必须“从胡俗”,改嫁给下一代的统治者,或者嫁给远大于自己的年老年迈的首领,没有任何反对与抗争的能力和权力。
这一点给和亲公主的心灵和肉体都带来了双重的打击和伤害。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但他们并没有说出来。
归根到底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一个女人的个人荣辱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孰轻孰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笔账。
面对周围几乎已经快要凝聚成实质的压力,刘胜依然表现的非常从容。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那人的问题,反而是在大殿之上来回踱了几步,然后低声吟唱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匈奴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此赋乃是细君公主所作,刘胜前世曾在网上看到过相关的信息。
元封六年,汉武帝刘彻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
于是汉武帝刘彻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过了两年,猎骄靡年老,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
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汉武帝刘彻却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顾全大局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有一女,名叫少夫。
其后不到三年,刘细君便忧郁成疾去世。
老实说,当初看到这里的时候,刘胜简直不敢相信。
被称为“千古一帝”受世人称颂的刘彻居然还有这样的黑历史。
殊不知此时殿内文武百官们所受到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当场的刘胜。
这一首赋将和亲公主的悲惨遭遇描述的淋漓尽致,让人不自觉生出共鸣。
如果这是一个成年人所作,他们或许还不会这么惊讶。
可是现在的刘胜却是只有不到十岁啊。
尽管刘胜的身材比同龄人要高出一大截,但那稚嫩的声音和嘴角的绒毛却充分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
所有人脑海中不可抑止的生出了同一个念头。
“难道这世间真的有神童吗?”
.........
PS:新书起航,求鲜花,评价,打赏和月票!!!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