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教有庙无寺
我们常常说寺庙,很多人会把它混为一谈,对于道教而言,是不称为寺的。
比如道教比较出名的有北京白云观,泰山东岳庙,还有各地城隍庙,大多数的道教场所都叫“宫”,“观”“庙”没有哪个是以“寺”命名的,这是为什么呢?“寺”,原意指的是官署,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寺也指朝廷机构,如大理寺。
后来佛教传入天朝之后,“寺”又指的是寺院,即佛教僧侣居住的场所。
而“庙”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地方,后来民间逐渐兴起为一些神祗和圣人修庙的习俗,如龙王庙、山神庙、城隍庙、关帝庙等。这些所供奉的大部分都是道教的神祇,“庙”后来逐渐的被道教来命名为道教场所。
二、道教拱手礼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关键而又富有内涵的礼仪手势,拱手礼在这块土地上流传数千年,也常被范称为作揖或抱拳礼,拱手礼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都保存在到《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本书中,即通常所说的“三礼“。
其中《仪礼》一书对当时人所要遵守的日常礼仪细则记载的十分详细,其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
道教做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也一直沿用着中华文明传统礼仪,以左手抱右手,亦可掐子午诀。取意为左为阳,右为阴,以阳抱阴,以生制杀。
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
这种抱拳方式既可以用于日常行礼也可以用于修习静功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进庙,见道长或叩拜神明皆应抱拳。
三、道教叩拜
道教有一叩,三叩,九叩之别,如上则所言,见道长我们常常行一叩之礼仪,三叩就是我们常常叩拜神明所行礼仪了,应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手呈抱拳礼,放置于心口处,弯腰九十度,手自然下垂,然后起身;身体缓缓下沉,左手按于胸前衣领,右手支撑于拜垫上中部,身体如青蛙状匍匐,此时将左手放于右手上,呈十字形,头向手背面轻点;右手作为支撑起身,左手放于胸口衣领处,身体自立,完成一叩,以此动作冲重复三遍。
三叩之后,后退两步,每一步微屈打躬一次,告退神明。九叩只大礼则用于重大场合,神仙圣诞,大型法事,或最高尊神之礼,亦或是你心中敬重的神仙。叩拜是中心可存想所拜神仙尊容亦可默许愿望。
四、道教敬香
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
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我们常常使用的则是焚香,所谓心假香传,首先我们需要内心平静无杂念,取三只长短一致的线香,意为供养道经师三宝,左手持香点燃,左右摇摆灭火,切忌用口吹熄。
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礼毕插香,中指大指持一根香插于中间,再用无名指与大指持香穿过第一根香插于右侧,再用食指大指持香,插于左侧,三支香插平插齐,中间间隔不超过一寸。
上香时,心中默念“常焚心香,得大清净。”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有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方行之。
五、女道士不叫“道姑”叫坤道
道教常常讲阴阳,那么阴阳就是相对的两个面。清净经中所言;“男清女浊”,也就是两个对立面,我们称男为阳,则为乾,女为阴,则为坤。
道教提倡男女平等,在神仙体系里可以看到很多女神仙,现实中的道观里也是可以看到有女道士的身影,很多人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将女道士称之为“道姑”,其实这是对女道士的蔑称和不尊重。
道士及相应的称谓如道人、羽士、羽客、羽人、黄冠等,随着女性入道的增多,也有了女冠,坤道等称谓。一般情况下,敬称都为道长,或者都可称为“道爷”。
在老修行面前,道长们一般会自称晚辈或者是后学以示自己的谦虚。而道友之间无论男女一般会尊称对方为道兄或者是师兄。
六、木鱼起源于道教
在寺庙里看到和尚一手拿着佛珠,一手敲着木鱼,嘴里念着经。木鱼和佛珠成了和尚的标配,其实木鱼是来源于道教的,在佛教传入天朝之前,木鱼就已经存在,并在道观已经出现了木制的鱼形器物。“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
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道士日常也要敲木鱼的。木鱼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制鱼形法器,在唐玄宗时期的道观已经开始使用木鱼了。另外开光,画符,算命,念珠,拂尘,方丈这些都是起源于道教的。
七、没有“无量天尊”口号
道教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
虽然佛家有“阿弥陀佛”、“无量寿佛”等诸佛称号。但是道教不能直接说“无量天尊”,近代被传讹为无量天尊,无量天尊是一些不懂道教的说书人自创的,道教常常使用“太上”“至上”“无上”,表达道的至高至尊。
所以现在道友之间见面使用“福生无量天尊”,作为打招呼的敬语。
八、道教的九巾三冠
刚入道门的人可能不清楚,有时看到道长们的帽子不一样,不知道其中意思,其实巾是我国古代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种帽子。道巾则指道教徒戴的帽子。
清代以来,常见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教虽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数几种日常戴用。日常多用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纯阳巾和庄子巾,因为正一不续发,所以一般高挽发髻带混元巾的多为全真道士。
三冠为:莲花冠、鱼尾冠、上清芙蓉冠。
冠流行于唐朝,宋沿袭其制。以金玉制之,以珠宝饰之,是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只有高功法师在上坛行科时才能用此冠。
九、道教的祖庭
自祖天师在鹤鸣山创教以来,鹤鸣山一直是天朝道教的发源地,很多道友发源地和发祥地混淆不清,发祥则是指在某地弘教取得了十分重大成果,被后人熟知的道教圣地,比如道教四大名山: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都是咱们道教的发祥地。
道教又分为全真和正一两个大的教派,当然各自的祖庭也不一样,正一派有三大祖庭,分别是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和江西阁皂山。
三大祖庭形成了三大派系,三山符箓分别为龙虎山的正一箓、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史称“符箓三宗”。
全真派下又有许分许多支派如: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三丰派、老华山派(陈氏堪舆派)、金丹南宗等,全真的三大祖庭是:陕西重阳宫,山西永乐宫,山东烟霞洞。
其中全真龙门派邱祖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购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
十、道教常用语
一般人遇到到道士,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刘道长,孙仙长等。年老道人为“某爷”,自称为“晚辈”、“后学”,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
有时候遇到道友,想问其师承何派,在哪里修行,可以说“敢问家师上下?仙居何处?”
古代写字是从上到下,所以道号中的两个字前面就是上,后面的字就是下。例如当代已经羽化的张至顺道爷是“上至下顺”。在家修行的可称为居士或信士。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与道长打招呼时说:“无量天尊”,其实这是错误的。
八十年代的说书先生每逢有道教人物出场时会以“无量天尊”称号,并认为与佛教的“阿弥陀佛”相对应。正确的应该是“福生无量天尊”或者“三无量(意为无量观、无量寿、无量福)”。
道教很多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无上太乙度厄天尊等等,神职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称念天尊圣号。遇见道长也可以直接称:慈悲。
“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