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正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正月)
1.李密败王世充王世充率东都兵屯于巩县北,造浮桥渡洛水击李密,为密所败,溃兵争桥溺死者万余人。世充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沿途冻死者又以万数,仅数千人至河阳。越王侗召其还东都,收余众仅得万余人,不敢复出。密拥兵三十万,进逼东都,偃师等地隋将皆降。
2.唐王出兵略地东都唐王以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公世民为右元帅,督诸军十余万人略地东都。
公元618年三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三月)
1.宇文化及杀炀帝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然见天下危乱,亦忧惧不安。曾引镜自照,顾谓肖后曰:“好头颈,谁当斫(zhuó酌,刀斩)之!”炀帝无心北返,欲都丹阳(今南京),从驾士兵多关中人,久别乡里,多谋叛归,逃亡不止。郎将赵行枢、司马德戡等乘机拥宇文化及为主。司马德戡等引兵入宫,列举炀帝罪状,欲杀之。炀帝索鸩酒,不许;乃自解练巾,使人缢杀之。又杀赵王杲等,隋宗室、外戚皆死。以皇后令立秦王浩为帝,居别宫,令发诏画敕书而已。化及自称大丞相,拥兵北上,留陈棱为江都太守,夺江都人舟楫,取彭城水路,声言欲还长安。
2.沈法兴起兵吴兴(治今浙江吴兴)太守沈法兴,世为著姓,宗族数千家。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至乌程,得精卒六万,于是攻克余杭、毗陵、丹阳,据江南十余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承制置百官。
公元618年四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四月)
1.稽胡(匈奴别支)寇富平(今甘肃庆阳西南),王师仁击破之。又寇宜君,窦轨率兵于黄钦山大破之,虏男女二万口。
2.建成、世民还长安建成、世民率兵至东都城外,东都闭门不应,回军时李世民设伏兵斩段达所率东都追兵四千余级,遂还长安。
3.肖铣称帝梁王肖铣即皇帝位,攻克南郡(炀帝改荆州为南郡),迁都江陵。岭南隋将张镇周、钦州刺史宁长真、交趾太守丘和等闻炀帝被杀,皆归附于铣。于是东起九江,西达三峡,北自汉水,南至交趾皆为铣有。拥兵四十余万。
公元618年五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五月)
1.李渊称帝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李渊称皇帝,建元武德。罢郡置州,以太守为刺史。
2.隋越王侗称帝东都留守官闻炀帝被杀,奉越王侗(dòng洞)即皇帝位,改元皇泰。以段达、王世充、元文都等七人共掌朝政。
3.突厥遣使于唐突厥始毕可汗遣使来,宴之于太极殿。
4.唐命裴寂、刘文静等修定律令。
公元618年六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六月)
1.唐以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窦威、肖瑀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
2.唐废大业律令,颁新格。
3.唐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4.唐以隋恭帝为酅(xī奚)国公。
5.唐于边要之州置总管府,以统数州兵。
6.李密败宇文化及奉表降隋宇文化及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李密、徐世勣率兵拒之,但恐东都攻其后路;东都畏宇文化及西来,遣使说李密合击之,以期密与化及两败俱伤。李密为解除后顾之忧,上表于隋皇泰帝,乞降,东都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七月,李密集精兵攻化及,为流矢所中,秦叔宝力战,化及乃退。李密西还。适东都王世充政变,杀诸留守官,自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独掌大权。李密将入朝辅政,闻变而回。
公元618年七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七月)
1.薛举拔高墌先是薛举寇泾州,唐以李世民为元帅,将八总管兵拒之。至是又进逼高墌(zhī只,城在今甘肃宁县境),游兵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刘文静等不听李世民深沟高垒慎勿应战之嘱,致使唐军大败,士卒死者十之五六,薛举遂拔高墌。
公元618年八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八月)
1.薛举卒,子薛仁果立,谥举为武帝。
2.唐封李轨为涼王唐遣使至涼州(治今甘肃武威),招抚李轨,欲与之共图薛仁果。轨遣使入贡,唐册拜轨为涼州总管,封凉王。
3.杜伏威奉表降隋杜伏威奉表于隋,皇泰主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
公元618年九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九月)
1.李密败于王世充,降唐初,李密既杀翟让,渐疏瓦岗旧将。至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王世充乘机选精锐二万余人,出师击李密至偃师。李密召诸将会议,魏征主深沟高垒以拒之;单雄信等欲战者十七八,李密惑于众议而从之,又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一战,李密大败,率万余人奔洛口。王世充攻破偃师,获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数十人,密部将邴元真、单雄信等皆降王世充。李密率二万人入关降唐。
2.宇文化及称帝宇文化及杀隋秦王浩,称帝于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国号许,建元天寿,署置百官。
公元618年十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十月)
1.朱粲称帝朱粲称帝干冠军(治今河南邓县西北),国号楚,建元昌达,攻取唐邓州。
2.北海(治今山东益都)綦公顺拥兵三万据郡城,曾败海陵(治今江苏泰州)臧君相。李密在洛口时,公顺降密。后随密降唐。
公元618年十一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十一月)
1.以京师谷贵,令四面入关者车马牛驴各给课米,充其自食。(《旧唐帝纪》)
2.凉王李轨称帝,建元安乐。
3.李世民大破薛仁果于浅水原,薛仁果降唐,陇右平。
4.徐世勣降唐徐世勣据李密旧境,无所归属,魏征随李密至长安,自请安集山东,致书劝其早降,世勣乃决计降唐。赐姓李,授黎州总管,封英国公。长史郭孝恪同降。
5.李密请往山东李密降唐后,唐对其所部供待稍薄,士兵累日不得食,众心不满。光禄卿职掌朝宴进食,李密深以为耻,谋招集旧部重整兵马,乃献策请往山东,李渊遣密往山东,并以王伯当为之副。
6.窦建德斩魏刀儿窦建德改国号曰夏,改元五凤。时魏刀儿据深泽(今属河北)众至十万,自称魏帝。窦建德围深泽,斩魏刀儿,尽并其众。
7.唐颁五十三条格,以约法缓刑。
公元618年十二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十二月)
1.幽州总管罗艺以幽州降唐,薛万彻、温彦博随降。
2.盛彦师斩李密李密东进途中叛唐,唐行军总管盛彦师斩密及王伯当于熊耳山,传首长安。
3.高开道称燕王高开道取北平(治今河北卢龙),陷渔阳(治今天津蓟县),自称燕王,改元始兴,都渔阳。
公元619年正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正月)
1.唐兵围宇文化及于聊城(今山东聊城),不克。
2.淮安(治今河南泌阳)土豪杨士林等起兵败朱粲,降于唐。
公元619年二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二月)
1.初定租庸调法每丁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产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凡丁岁役二十日(有闰之年加二日),如不服役,每日折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有事加役者,十五日免其调,三十日则租调俱免;连正役不过五十日。
2.唐诏宗姓未仕者免其徭役,每州置宗师一人管理之。
3.唐命吐谷浑击李轨凉帝李轨不受唐封爵,唐议兴师讨之。时吐谷浑可汗伏允,已收其故地,唐遣使连伏允使击李轨,并遣还其质子顺,伏允起兵击轨。
公元619年闰二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闰二月)
1.朱粲降唐,诏以粲为楚王。
2.窦建德诛宇文化及,奉表于隋王薄率众从宇文化及,共守聊城。窦建德大败宇文化及,猛攻聊城,王薄开门迎建德入城,宇文化及等被擒杀。建德克城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自身无所取。粟饭蔬食,妻子不衣纨绮。破化及,得隋宫人千余,即时遣散。奉表于隋,皇泰帝封为夏王。
3.秦叔宝降唐王世充大将秦叔宝、程知节等恶世充多诈,于阵前跃马降唐。李世民重用之。
4.突厥始毕可汗卒,弟处罗可汗立。
公元619年三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三月)
1.梁师都扰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王世充扰谷州(治今河南新安)。
2.王薄等降唐王薄等以东海、齐郡、东平、话城、平陆寿张、须昌等地降唐。
3.刘武周扰并州,王世充扰义州。
公元619年四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四月)
1.刘武周引突厥兵陷榆次(属并州)。
2.朱粲烹唐使及从者数十人,奔王世充,世充以粲为龙骧大将军。
3.王世充称帝王世充废隋皇泰帝,幽禁于含凉殿,自称皇帝,建元开明。
4.窦建德闻王世充自立,乃绝之,始建天子旌旗,下书称诏。
5.刘武周围并州,王世充陷伊州。
公元619年五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五月)
1.王世充陷义州,复攻西济州。
2.唐杀李轨,平河西唐使安兴贵说李轨归唐,不从;安兴贵阴结诸胡起兵击李轨,轨兵败被执,斩首长安。河西平。
3.离石(今山西离石)胡(即稽胡,匈奴别支)刘龙儿拥兵数万,自号刘王,为唐将击斩。其子刘季真结刘武周陷石州,自称突利可汗。
4.王世充杀隋皇泰帝王世充忌礼部尚书裴仁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有威名,仁基父子知之,亦不自安,谋杀世充,复立皇泰帝,事泄,皆被杀。王世充又杀隋皇泰帝,谥曰恭皇帝。
公元619年六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六月)
1.窦建德陷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
2.刘武周部将宋金刚攻并州,刘武周陷介州,唐兵大败。
公元619年七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七月)
1.唐置十二军分统关内诸府,每军将、副各一人,督以耕战之务,由是士马精强。
2.徐圆朗以数州之地降于唐。
3.王世充大将罗士信等降于唐。
4.王世充遣将扰谷州,大败,被俘斩将尽。
5.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高昌王麹伯雅遣使于唐。
公元619年八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八月)
1.唐杀隋废帝杨侑,亦谥为恭皇帝。
2.窦建德陷洺州(治今河北永年)。
公元619年九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九月)
1.唐败梁师都梁师都与突厥兵共数千骑攻延州(治今陕西延安东北),被唐军击溃,追逐二百里,破其所属魏州,虏男女二千余口。
2.肖铣扰峡州(治今湖北宜昌),刺史许绍击破之。继又破其舟师。
3.窦建德陷相州(治今河南安阳),杀刺史吕珉。
4.沈法兴称梁王定都毗陵(治今江苏常州),改元延康。
5.李子通称帝李子通围陈棱于江都,沈法兴、杜伏威分别出兵援救。李子通克江都,陈棱投奔杜伏威。李子通称帝,国号吴,建元明政。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清凉山)乐伯通率众万余降之。
6.杜伏威降于唐。
7.刘武周据并州刘武周进逼并州,齐王元吉弃城逃长安。刘武周据并州,又遣部将宋金刚攻克晋州(治今山西临汾)。
8.窦建德陷赵州(治今河北赵县)。
公元619年十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十月)
1.幽州总管罗艺破窦建德于衡水。
2.集州(治今四川南江)僚起事,旋败。
3.李世民击刘武周刘武周部将宋金刚攻陷浍州(治今山西翼城),夏县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起兵响应,蒲坂王行本亦与之相结,关中大震。唐悉发关中兵由李世民统率以击刘武周。
4.窦建德陷黎阳,魏征、李世勣等皆降于建德。卫州、滑州亦降,徐圆朗等皆附之。
公元619年十一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十一月)
1.李世勣俘获王世充部将刘黑闼,献于窦建德。建德以黑闼为将军。
公元619年十二月
(己卯唐高祖武德二年隋皇泰二年王世充开明元年沈法兴延康元年李子通明政元年十二月)
1.秦王李世民与其部将秦叔宝等败刘武周部将尉迟敬德。
公元620年正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正月)
1.蒲坂王行本败降,被杀。
2.李世勣复归唐李世勣谋俟机杀窦建德,以其地归唐,未果。乃结孟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李商胡袭窦建德部将,破之。李世勣、郭孝恪至长安。
公元620年二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二月)
1.窦建德攻李商胡,杀之。建德至洺州,“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
2.刘武周攻潞州(治今山西长治),陷长子、壶关二县,后被击破。
3.开州(治今四川开县)“蛮”冉肇则陷通州(治今四川达县)。
4.突厥处罗可汗立杨政道(隋皇族)为隋王,有众万人,居于定襄。
公元620年三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三月)
1.复旧官名改纳言为侍中,内史令为中书令,给事郎为给事中。以封德彝为中书令。
2.刘武周攻浩州,被击败。
3.离石胡刘季真诈降,以之为石州总管,赐姓李氏,旋以谋叛,被杀。
4.冉肇则扰信州,李靖将兵八百,击斩之,俘五千余人,收复开、通二州。
公元620年四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四月)
1.李世民大破刘武周李世民屯兵柏壁,与宋金刚相持数月,金刚粮尽,北走。世民乘胜追击,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至雀鼠谷(在今山西介休西南),已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一日八战,大破金刚,俘斩数万人。金刚部将尉迟敬德以介休降世民。刘武周闻金刚败,弃并州走突厥,金刚亦走突厥,后皆为突厥所杀。世民入并州,武周所得州县皆入于唐。
2.唐大败王世充于西济州(今河南济源)。世充陷邓州。
公元620年五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五月)
1.窦建德攻幽州,大败。
2.突厥遣使献马千匹于王世充,王世充以宗女妻突厥可汗,并与之互市。
公元620年六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六月)
1.唐封杜伏威为吴王诏以杜伏威为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进封吴王,赐姓李氏。以辅公祏为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
2.杨士林死杨士林虽受唐官爵,但北结王世充,南通肖铣,诏讨之。兵未行,杨士林为部下所杀,其地入于王世充。
公元620年七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七月)
1.唐诏秦王李世民督诸军伐王世充。
2.梁师都引突厥、稽胡扰边,被击破。
公元620年八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八月)
1.南宁西爨“蛮”遣使贡于唐。
公元620年九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九月)
1.突厥兵扰凉州(治今甘肃武威),掠数千人而去。
2.王世充所属州县多降于唐。
3.岚州(今山西岚县北)为胡所陷。
公元620年十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十月)
1.燕王高开道降于唐,以之为蔚州总管,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
2.窦建德率二十万众攻幽州,不克而还。
公元620年十一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十一月)
1.肖铣部将董景珍以长沙降。
2.突厥颉利可汗立梁师都说突厥处罗可汗出兵,南取中原,自请为响导。师将出而处罗死,颉利可汗立。
3.窦建德攻孟海公。并应王世充之请,许以救援洛阳,共击唐兵。
公元620年十二月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十二月)
1.瓜州(治今甘肃敦煌西)刺史贺拔行威举兵反唐。
公元620年是岁
(庚辰唐高祖武德三年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是岁)
1.李子通攻沈法兴,法兴弃毗陵(今江苏常州),奔吴郡(今江苏苏州)。
2.杜伏威攻李子通,子通大败,弃江都,保京口,东走太湖,袭沈法兴于吴郡,法兴败死。
3.广、新二州帅高法澄等杀隋官附于林士弘,隋汉阳太守冯盎击破之。
公元621年正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正月)
1.稽胡酋帅刘仚(yān烟)成部落数万,扰边;诏太子建成统兵讨之。
2.李世民败王世充李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统之,以之大败王世充。
公元621年二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二月)
1.以李靖为行军总管,击肖铣。
2.真乡公李仲文与僧志觉密谋反唐。勾结突厥,突厥许立为南面可汗,事泄被杀。
3.李世民围洛阳宫城李世民败王世充于谷水,进围洛阳宫城,城中守御甚严,大炮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五百步。围攻旬日不克,唐军疲弊思归,有请班师者。世民坚主“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4.窦建德俘孟海公。
公元621年三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三月)
1.以靺鞨帅突地稽为燕州总管。
2.李建成诱杀降胡六千余人,刘仚成闻变,投奔梁师都。
3.突厥颉利可汗受其妻隋义成公主与王世充使者之请,扰汾阴(今山西荣河北)、石州(今山西离山)。
4.唐兵围洛阳,城中乏食,民食草根树叶皆尽,死者什九。
5.李世民败窦建德窦建德发兵十余万,西救洛阳。封德彝等主退兵以避其锋,薛收等主先破窦建德,洛阳可不攻自下。秦王李世民分兵,使齐王李元吉与屈突通等围困东都,自与尉迟敬德等东据武牢(即虎牢,在今河南荥阳氾水镇),败窦建德。
公元621年四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四月)
1.突厥颉利可汗扰雁门、并州。
公元621年五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五月)
1.李世民俘窦建德,王世充降窦建德被阻于武牢,其部下凌敬建议出兵唐后,震撼关中,以解洛阳之围,建德未从。拟俟唐军粮草用尽,牧马于河北时袭武牢。李世民察敌形势,留马千余匹牧于河北以诱之。建德全军出动,列阵二十里,自辰至午,士卒饥倦,唐军突袭,大败之,建德受伤被俘。王世充召诸将议突围,诸将皆曰:“吾所恃者夏王(窦建德),夏王今已为擒,虽得出,终必无成。”王世充率群臣降,唐军入洛阳。世充、建德故地悉平。
2.突厥扰边,唐遣将击之,失利而还。
公元621年六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六月)
1.营州(治今辽宁朝阳)人石世则反,奉靺鞨突地稽为主。
2.海州(治今江苏海州镇)帅臧君相降于唐,拜海州总管。
公元621年七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七月)
1.李世民献俘长安李世民至长安,献俘于太庙。诏赦王世充为庶人,徙蜀;斩窦建德。王世充未行,为仇人所杀。以天下略定,大赦百姓,免徭役一年,部分地区二年。
2.高句丽王建武遣使入贡。
3.行开元通宝钱隋末钱币混乱,以至裁皮糊纸为钱,民间不胜其弊。至是,初行开元通宝钱,重二铢四累;积十钱重一两,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便之。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严禁私铸。
4.刘黑闼起兵窦建德部众拥刘黑闼起事,据漳南(治今山东武城东北)。八月,刘黑闼陷鄃县(鄃shū,鄃县今山东夏津),自称大将军。巳降唐之徐圆朗(王世充部将)以兖州归附刘黑闼,附近诸州多应之。
公元621年八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八月)
1.戴州刺史孟瞰(dàn淡)鬼谋反唐,为其部下所杀。
2.突厥扰代州、崞县。
公元621年九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九月)
1.文登帅淳于难来降。
2.突厥分扰并州、原州,遣尉迟敬德等击之。
3.徐圆朗自称鲁王。
4.歙州帅汪华,自称吴王,以五州遣使来降。光州帅卢祖尚来降。
5.诏括天下户口。
6.诏以太常寺乐工放免为民。此辈皆前代因罪配没,子孙相承者。
7.灵州总管杨师道败突厥兵。
8.遣李靖等击肖铣发巴蜀兵,以李靖为行军长史,统十二总管,大举击肖铣。
9.刘黑闼败唐军于饶阳唐军五万,由李神通、李艺率领,与刘黑闼战于饶阳(今河北饶阳),唐军大败,士马军资失亡三分之二。黑闼兵势大振。
公元621年十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十月)
1.秦王开馆延士以秦王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军,开府置官属。世民以海内平定,乃开馆延文学之士,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皆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使阎立本画像,号十八学士。
2.刘黑闼陷瀛州(瀛州,今河北河间),杀刺史;毛州民董灯明等杀刺史以应之。
3.肖铣降李靖等围江陵(今湖北江陵),梁主肖铣内外阻绝,开门出降,被斩于长安。
公元621年十一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十一月)
1.杜伏威败李子通,执送长安,高祖释之。伏威又迫降汪华,于是尽有淮南、江东之地。
2.刘仚成为唐军击败,仅以身免,稍后为梁师都所杀,所部皆降。
3.高开道复称燕王,北连突厥,南结刘黑闼,恒、定、幽、易等州皆受其害。
公元621年十二月
(辛巳唐高祖武德四年王世充开明三年李子通明政三年十二月)
1.刘黑闼尽复建德旧境先取唐定州,总管李玄通被俘自刎。继陷冀州(今河北冀县),建德故将争杀唐官以应之。又败李世勣于洺州,继陷相、黎卫、邢、赵、魏诸州,半年之间,尽复建德旧境。北连突厥,声势大振。
2.昆弥(汉之昆明)遣使附于唐。
公元622年正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正月)
1.刘黑闼称汉东王,建元天造,定都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窦建德之文武悉复原官。秦王李世民击刘黑闼,屯兵洺水。幽州总管罗艺率所部数万助之,败刘黑闼于徐河。
2.同安帅殷恭邃以舒州来降。
3.济州附徐圆朗;东盐州附刘黑闼。
4.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
公元622年二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二月)
1.豫章帅张善安以虔、吉等五州来降。
2.唐败梁师都延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击梁师都石堡城,大破之,因突厥救兵至,乃引兵回。
公元622年三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三月)
1.李世民破刘黑闼刘黑闼先陷洺水城,唐将罗士信被俘杀。李世民拔洺水城,与罗艺结营洺水之南,刘黑闼屡次挑战,世民坚壁不应,别遣奇兵绝其粮道。相持六十余日,世民度黑闼粮尽,必来决战,使人于洺水上流筑堤堵水,嘱守吏俟战起决堤。黑闼果率步骑二万南渡洺水,世民自率精骑破其骑兵。黑闼率众作殊死战,守吏决堤,水深丈余,黑闼众大溃,死万数千人,黑闼奔突厥,山东悉平。
2.齐州总管王薄为仇家李武意所杀。
3.唐遣使贿突厥颉利可汗,且许婚。颉利遣使来修好。继而高开道、苑君璋结突厥扰雁门,月余乃退。
公元622年四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四月)
1.李世民自河北引兵击徐圆朗。
2.代州总管李大恩将兵击苑君璋,突厥颉利可汗遣数万骑与刘黑闼共围大恩,大恩粮尽,众溃而死。
3.广州帅邓文进等来降。
公元622年五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五月)
1.瓜州(治今甘肃敦煌西)土豪王千斩贺拔行威来降,瓜州平。
2.突厥扰忻州(治今山西忻县),唐兵击破之。
公元622年六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六月)
1.刘黑闼引突厥扰山东,又扰定州。
2.吐谷浑扰洮(今甘肃临潭西)、旭(今甘肃导河)、叠(今甘肃西固西)三州,岷州总管李长卿击破之。
公元622年七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七月)
1.杜伏威入朝,拜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长安。
2.迁州(今湖北房县)人邓士政起事。
3.隋汉阳太守冯盎率所部来降,以其地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岭南悉平。
公元622年八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八月)
1.改葬隋炀帝于扬州雷塘。
2.吐谷浑扰岷州(治今甘肃岷县),败唐兵,诏益州、渭州出兵救之。又扰洮州(治今甘肃临潭),遣武州刺史贺亮御之。
3.突厥颉利可汗以精骑数十万扰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廉州,陷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命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等分道御之。颉利引兵还。九月,各路纷败突厥兵。
公元622年十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十月)
1.齐王李元吉击刘黑闼于山东,无功,刘黑闼屡败唐兵,几尽复故地。
2.契丹扰北平(治今河北卢龙)。
3.林士弘攻循州(治今广东惠州东),失利,不久林士弘死,其众遂散。
公元622年十一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十一月)
1.李建成请击刘黑闼齐王李元吉畏刘黑闼兵强,不敢进击。魏征说太子建成曰:“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山东豪杰,庶可自安。”李建成请出兵。诏太子建成击刘黑闼。
2.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总管李道宗,破梁师都与突厥兵,拓地千余里。
公元622年十二月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十二月)
1.李建成破刘黑闼刘黑闼引兵拒李建成、李元吉。魏征谓建成曰:“前破黑闼,其将帅皆悬名处死(言逃亡者列名单处死罪),妻子系虏;故齐王之来,虽有诏书赦其党与之罪,皆莫之信。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坐视离散矣!”建成从之。黑闼粮尽,众多逃亡,为唐军所败,黑闼仅以数百骑亡去。
公元622年是岁
(壬午唐高祖武德五年是岁)
1.高丽遣还隋俘高丽王建武遣还隋末被俘战士万余人;高丽人在中土者,亦遣归其国。羁縻政策
二、盛唐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使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han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名称:白江口之战
地点:白江口(今han国锦江入海口)
时间: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参战方:唐朝、新罗;倭国、百济
结果:唐朝、新罗联军胜利
参战方兵力:唐军7,000人战船170余艘、倭军42,000人战船1,000余艘、新罗军5,000人、百济军5,000人
伤亡情况:唐军不明、倭军伤亡1,0000人、新罗军不明、百济军不明
唐军指挥官:刘仁轨,刘仁愿,扶余隆
倭军指挥官: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
新罗军指挥官:文武王,金庾信
百济军指挥官:扶余丰
唐灭高丽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在唐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军攻灭高丽的作战。
韦后之乱
韦后之乱是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皇后毒死中宗,阴谋夺权。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募兵制
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battleof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胜利。
名称:怛罗斯之战
地点:中亚怛罗斯
时间:751年7月-8月
参战方:。唐朝,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结果:阿拔斯王朝获胜
参战方兵力:唐朝4-7万,阿拔斯王朝无记载
伤亡情况:唐朝战死被俘各半,阿拉伯不详
主要指挥官:高仙芝;艾布·穆斯林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名称:安史之乱
地点:北方
时间: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参战方:唐朝、大燕
结果: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参战方兵力:唐朝60万(安史之乱中期)
伤亡情况:大燕30万(安史之乱中期)
主要指挥官:李隆基、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
主要指挥官: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
开始时间:755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年)
结束时间:763年2月17日(广德元年)
意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经典战役:睢阳之战,邺城之战
三、中唐
藩镇割据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唐朝吐蕃战争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唐朝吐蕃战争,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唐蕃战争中,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广泛使用了长驱直入,直捣腹心,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机动防御,伺机反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疑兵阻敌,伏击,迂回,远程奔袭,夜袭等战略战术,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称:唐朝吐蕃战争
地点:。西北地区
时间:623年至907年
参战方:唐朝、吐蕃
结果:唐收复陇右、河西
主要指挥官:李世民、李隆基、大论禄东赞
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因为武周末年均田制颓萎,唐初的租庸调法早已不适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清水之盟
清水之盟,即清水会盟,唐蕃清水之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在此次会盟中,唐割让了被吐蕃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不过吐蕃对合盟并无诚意,最终酿成平凉会盟上唐廷盟官被捕杀,唐盟使浑碱逃跑的劫盟恶果。
奉天之难
奉天之难指的是四镇之乱及泾原之叛的合称。。唐代唐德宗因藩镇叛乱,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的事件。
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指唐朝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时,发生的吐蕃武力劫盟事件。
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是。唐代顺宗时期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致使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历时100余日。
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
河朔三镇
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等三个节度使的合称,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四、晚唐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中文名称:甘露之变
时间:公元835年
朝代:唐代
主要人物:唐文宗、李训等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高官争权的现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唐武帝灭佛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唐武宗灭佛就是指唐武宗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唐武宗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斗争的结果。
白马驿之祸
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名称:黄巢起义
地点:江南及部分黄河流域
时间:875年—884年
参战方:唐朝、大齐(黄巢所建)
结果: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
主要指挥官:唐僖宗、李克用、黄巢、王仙芝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