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对天朝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但是许多人却认为他好大喜功,修筑长城,焚书坑儒,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一些读者朋友们对秦始皇印象不好甚至狂黑他。下面来具体说说秦始皇的功过:
1.筑长城
战国时期七国都在修长城,包括汉代也在修长城。
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抗击匈奴,保护国家安宁。秦始皇修长城并不是秦始皇自己创造的主意,而且这个筑长城很大一部分是把原来六国的长城给连起来而已。
史记上说,秦始皇征召民夫70万修建宫殿,还有修万里长城。
实际上史记很多时候数字为了汉朝自身利益,很多数据都是夸大的,比如白起杀降就是40万,明显有注水嫌疑。
还有长城万里,其实就是现在的长城也没有那么长,可见这些都是不实之词。早就有很多专家指出,史记中的“万”并不是一个很具体的单位,词面上的意思相当于很多很多的罢了。
而且写史记的,本身也不是圣人,典型的,就是莫须有地吹捧李广。
别说李广难封,那他那每次打仗不是迷路就是全军覆没,不被砍头已经是极其离谱了。
史记上许多李广的功绩,实际上都是卫青的。
最搞笑的是,卫青霍去病合起来才算一个列传,而李广单人就有一篇。
莫非卫青+霍去病=李广?
2.修阿房宫建皇陵
秦始皇统一天朝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请注意,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九年,病死沙丘的前两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
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其实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去重新建都这都是正常的。
汉朝建立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在洛阳建新都宫殿,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而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九年后因咸阳人多才开始动工,这比后来的很多王朝都更爱惜民力。
再说修建帝陵、宫殿,这些在全世界的各个文明历史都有的,很多人以为征召民夫就是暴政,其实在古代,这也是解决人口就业的一个途径。有轮有替,分梯次分阶段的,而且一般都不会在农忙时候动用民力。
顺便说一下,古代的农业不象现在一样,一年三熟,往往是种子播下去之后,一整年没事情干,农民没事情干,又没有其他的就业的途径,就会生出很多事端,国家政权是很注意这种情况,所以,不让老百姓闲下来基本上是古代封建国家不得以的重大国策,在太平时节只有让他们盖房子,从事建设。所以后来西汉一成立,萧何马上就建议大盖宫殿,而且还盖的特别的豪华,难道萧何也是傻瓜,也要逼反百姓。
而且秦国一向从商鞅开始就有目的有组织的实施大型土木工程,看看郑国渠、灵渠就知道了,这个和现在修建三峡工程都是长治久安,展现国力的一种手段。
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把秦始皇描述得骄奢淫逸。2002年10月,天朝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开始挖掘阿房宫遗址,得出阿房宫其实未建成的结论。由此可见《阿房宫赋》不过是文人为了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种夸张修辞而已,不足为信。
3.严苛刑法
战国初期,各国争相变法,以强国富民,图谋天下,先后掀起过两轮大潮。第一轮变法以李悝在魏国的革新为代表,开各国变法之先河;随后,吴起在楚国、邹忌在齐国、商鞅在秦国纷纷开始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影响深远,闻名于世。
“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商鞅变法之精要,首先在于依法治国,一改此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传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次大力除旧制,如周行八百年的井田制等。虽然个中有些条款“不近人情”,如连坐、有冤不纠等。但这一系列举措很快使得秦国富强起来,积累了足够实力东出函谷,逐鹿中原,迫使六国不得不合纵以求保全不亡。至战国后期,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荀子甚至疾呼――六国不师秦不足以抗秦。
商鞅变法在秦国实行一百多年,秦始皇更是商鞅变法的忠实信徒,统一六国后,秦法只是由原来秦国的法,变成天下统一遵守的法。此乃天下执法公平。如果把严苛刑法变成抹黑秦始皇的证据,这也不足为凭。,秦国和秦朝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当时的秦法中有连坐罪,所以一人犯罪,就会连累很多人。
尤其是秦朝刚刚统一的时候,六国余孽在民间各种捣腾,军队一来,他们跑得干干净净,而当地的百姓就被这群谋求造反的人连累了。法律无情,我们现在看来连坐是历史弊端,但在当时来说,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维持社会稳定的法律手段。
4.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诗》、《书》,医、卜之类的文籍,不在焚烧之列。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
所谓的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
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他们都是因为欺骗秦始皇和犯禁而杀,不过四百六十余人,他们被杀都是有法可依的。对比历来各种帝王动不动就随便杀人,动不动就文字狱啥几万人啥的。
那个逼亲爹杀兄弟夺君权发淫威改史书的李世民不是暴君,反而能成仁君了。
那些个大搞文字狱扼杀思想出于统治目的编撰书籍瞎注释的康雍乾也能被后世歌颂为康乾盛世。
谈坑方士,始皇帝坑了群欺君犯上的诈骗犯也能成为暴君的论证了?
试问一下,欺君犯上在哪朝又不是杀头的罪?
说他是暴君,不民主,人家又不是没搞过廷议辩论分封好还是中央集权好。淳于越那酸儒宴会上一番言论,虽然引发了焚书令,但他本人也没被暴君扔鼎里烹煮了啊。咱们家始皇大帝表现的不错了。再看看若是项羽,那个不少人歌颂所谓的“英雄”,他有什么功绩:
真正导致古书失传,完全是因为自称为霸王的莽夫项羽出自于人泄愤,攻破咸阳之后发动屠城,大肆屠杀秦宫人,焚烧秦宫室,导致秦朝史料大量焚毁,加上秦末乱世长达五年,各方混战,进一步造成秦史料的缺失。
由此可见,秦始皇并不残暴,“暴秦”多是楚汉复辟之后对大秦的着意抹黑,而儒家在抹黑秦始皇的“事业”中贡献巨大。为什么儒家会抹黑秦始皇呢?
汉朝以前,其实儒家没有想后来那么尊贵,突然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已。
儒家虚伪,在当时的六国其实都是不待见的。
所以春秋战国期间儒家思想并没有多大的实用意义,并没有那个君主会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纲要,也没有那个儒家子弟可以做到高层,能够用实践证明儒家那一套是有用的。
而孔子也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孟子一生奔走列国也非常落魄。只能满腹牢骚。
百无一用说的就是儒家的那一套。
只是因为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脱颖而出。
儒家那一套从表面上统治了天朝将近两千年。为什么这里说表面呢?
其实自汉代以来天朝历朝历代都是阳儒阴法,儒家不过是门面的遮丑布而已。所以说儒家大伪。
儒家抹黑秦始皇,主要原因是他和知识分子关系相处一向很不融洽。
秦始皇任用人才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一个政府官员只好会了解处理公文,就选拨上来,那怕这个人并没有文化修养。这个方法简直要了知识分子的饭碗(不单单是冲着儒生,那时候儒在百家之中只是人数最多,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流派)。
而秦始皇焚书焚的那些不中用扰乱民众的书恰恰主要就是儒家的那些经典。把儒家的知识分子给得罪了。
因为历史都是知识分子写的。
因为知识分子都是天生的报复狂,日常受点小委屈都不忘了写点日记什么,而且最喜欢造谣,多是多非的,《史记》上就说秦始皇是私生子,这种伎俩更显见的知识分子既可怜又可鄙。
当然,为了自己的理由,知识分子也可以给汉奸“平反”,毫无任何节操。
我相信再过5千年还有人记得秦始皇是个暴君。
为秦始皇正名
成日批阅公文最后积劳成疾死在半道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也成黑点?是秦始皇让“天朝”这一概念成为事实,或者说,他是把天朝从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变成了国家概念。强化成了一个真正多民族的国家。
秦始皇是少有的,对开国功臣没有大开杀戒的几个开国皇帝之一。国内威望极高,手下名将如云,用人不问来路,多个国家的人才都能来效力,张唐,杨端和,羌瘣,麃公,辛胜,樊于期,王龁,桓齮,李信,史内腾,蒙毅,蒙恬,蒙武,蒙骜,王贲,王翦。未听说有以莫须有罪名诛杀的。恩威并施,以至于二世赐死蒙恬,手握重兵的蒙恬没反,而是感念始皇恩,服毒而亡。
战国策有一篇文章,唐睢与秦始皇面对面的叫喊天子之怒、什么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则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两个人都特别牛气。文章的结尾秦始皇并没有出兵消灭安陵这个小国,我就更喜欢秦始皇,他的度量很大,说他是暴君,那历史上哪个皇帝不是暴君?
至于儒家,孔夫子后裔,出的汉奸还不够多吗?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