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机枪(gatlinggun)是一款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由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jordangatling)设计而成。其人名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作盖特机枪/机炮,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
年代以后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经重新改良后应用在枪械及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该机枪,射速普遍可以达到每分钟每管1000发以上。
设计出每发子弹的连贯射击,还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枪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这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型加特林转管机枪有两种不同结构。第一种使用的是独立的钢制弹膛(弹膛与枪管分离),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弹膛可以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药燃气泄露等缺点,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流行使用最多的是纸壳枪弹,而金属弹壳尚未普及[1]。为解决这一难题,加特林使用了当时开发的独立金属弹壳弹药。这种弹药结构被后来所有机枪的设计者沿用。另一种结构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径的铜质弹壳边缘发火式弹药。在克服如何使独立的弹膛与枪膛同轴这一难题上,加特林使用了锥形枪膛,枪膛后部直径更大,使得弹丸进入枪管更加容易。于是在19世纪末期,它成为了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敌军冲锋过程中与自己的距离不断拉近导致情绪激动并杀红了眼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造成机枪过热卡壳或炸膛。
加特林机枪于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不过,直到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在这一时期内,也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枪、“巴特利”机枪和“克拉通”机枪。但这种机枪的发明者不是枪械工或机械师,而是医学博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
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枪由4管改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并开始分发给的边防部队。1870年,政府经过对比试验后,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枪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许多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是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4个人,而马克沁机枪只需要1个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虽然每分钟200——400发已经很快,但是其他机枪例如马克沁机枪,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三是加特林机枪的体积和重量都远在其他自动枪械之上,所以大都架设在高耸的大型轮架上才能保证稳定射击,这就使得它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无法与其他机枪相比。
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空军使用的20mmm61“火神”(vulcan)机炮。60年代后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用导出发射药燃气的动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称为外能源(使用的加特林机炮习惯使用),后者称为内能源(苏联习惯用)。还有网上总是流传着另一种被称为加特林机枪”的7.62毫米口径六管机枪,实际上那是美军的m134速射机枪,它是二战后第一种加特林式轻武器,但不应直接称之为加特林机枪,这导致了很多人对它和早期手摇式加特林机枪的混淆。
在年国防与安全博览会上,莱茵金属公司利用四台功率各为20千瓦的激光发射机同时开火,利用一种名叫“叠加”的技术,组合得到一束功率为80千瓦的强大光束。这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激光“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激光枪可以在500米之外击中无人机。激光还可以引爆炸药和炮弹,使其它船只上的传感器失灵,甚至能在较小的船只上烧出洞来。该公司声称,通过将每个激光枪单元组合起来,该武器可以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加特林自动原理,即转管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或导出燃气动力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交替工作的方式使它能保持较好的持续火力,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转管机枪即加特林原理机枪与转膛机枪的区别是:多根发射管和弹膛相对各自的枪机之间不动而整体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原理的工作特点是每个根发射管都有自己的枪机和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而转膛原理是由一个能够容纳多发弹药的旋转弹膛配合保持静止的同一根发射管同一套枪机及闭锁机构来依次对准并击发各膛中枪弹,同时由处于其他位置的弹膛依次装填和退壳。相比转管机枪的射速更高,并可通过改变电机的功率来调节射速;枪管高速旋转可加速冷却,另外若枪是由外能源带动,则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会因不发火而影响连续射击。
加特林转管机枪从诞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正如许多其它发明一样,在军用领域,加特林转管机枪是“早产儿”——当时世界主流军事思想还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
1862年并不存在对转管机枪的战术需求,因为当时军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一挺机枪作为高效火力来使用,转管机枪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将机枪用在步兵进攻中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1898年才由陆军进行了论证,甚至后来在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陆军都还经常采取大规模步兵集群冲锋的战术,可见直到20世纪初很多国家都还对机枪的威力不够重视。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在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当手动武器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就为自动武器的出现创造了成熟条件。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